indexnei
首页 > 图书馆 > 教育文摘 > 班级管理    
“寒假模式”切换“学习模式”三策
 

班级管理的“道”和“技”
2019-01-16  作者(来源):[暂无]

班级管理的

作者:北京市丰台二中  陈维贤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借解牛来说明养生之道,其中“道”所代表的事物的规律,与“技”所代表的技术的追求,也为我们的班级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启发。班级管理的实质是什么,何为“道”,何为“技”,运用之妙在于什么,两者如何统一,等等,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班主任更加艺术地管理班级,提高班级管理的层次、境界以及教育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日常班级工作中,有的班主任缺乏班级文化建设意识,过于注重“技”的运用,工作浮于表面,班级问题层出不穷,以至于捉襟见肘;有的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但缺乏活力和生机,学生内驱力不足,甚至出现一批木偶似的“乖孩子”。

作为班主任,我们做的是教育,不仅仅是管理。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激活,引导、促进学生的自我聚变,促进学生由外在到内在的精神拔节和人格的发育。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把引导人、发展人即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贯穿到教育之中,努力使自己的班级教育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规范境界走向文化境界。文化境界即“道”,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它是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学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班级文化,是全班学生认可并推动集体进步的一种内驱力。而“技”是班级管理的技巧、方法,“技”由“道”而生。班级管理,应该是“道”和“技”的有机统一。

    一、“道”,文而化之:班级管理的高端追求

文化是个大概念,就班级文化而言它有内隐和外显之别。班级的精神、使命、价值观、愿景和规划等属于内隐的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指内隐的文化建设,其建设过程实际就是一种引领、渐染、教育的过程,没有终点,突出特点就是“过程性”。由教师主导到学生思考、实践、总结、升华,再到班级文化的基本形成,是建设的基本思路。在班级基本文化初步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内化、完善、优化,是建设的永恒主题。下面结合我班的文化建设予以说明。

我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入学教育时的集中引领阶段,适应期的制度文化建设阶段,班级文化的提升、整理、优化阶段。

1.入学期:集中阐述班级管理理念,实现思想引领

“实验—优秀—卓越”“主动发展,追求卓越”的班级愿景和价值观的阐释,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充满理想激情的氛围中明确了高中阶段应有的追求和自我发展目标。“高境界做人、高质量学习、高品位生活”的号召,在高中起点上契合了学生重新开始的心理追求。

“三看、三不看”(不看成绩看进步,不看聪明看勤奋,不看用时看效率)的班级学习评价观和“人人锻造自己的特长,人人向自己的缺点开战就是成功”的多维度评价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追求。

班级的基本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当日事,当日毕;有激情,有思想,有特长,有追求(动态目标),使班中人人追求在学业、思想、人格、身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适应期: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落实班级理念

在入学教育集中阐释,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定一系列制度,使班级理念有制度载体,进而形成制度文化,最终形成班级精神。

1)班级每日点评制——值日班干部每天早晨在早读开始前的两分钟总结、点评昨天的班级工作,以积极、规范的视角引领班级发展,内化班级精神,开启一天的工作。周评和月评都是如此。点评内容包括学习、卫生、纪律、风气、状态等总体情况,也包括好人好事,树立各方面的榜样模范。点评制既能锻炼班干部,又能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起到了使班级迅速进入读书状态的作用。

2)重大活动组委会制度——重大活动实行以相关负责学生为主,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组委会制度,达到人人参与、人人锻炼、共同提高的目的。对组委会成员要过程,也要结果;要放手,更要指导。如运动会成立以体育委员为主、其他班干部和积极分子参与的组委会,他们制定方案、精心实施,取得了运动会第一名的好成绩。

3)创新奖惩机制——班级设立学习进步奖以及最阳光、最勤奋、最友爱、最善学、最优秀小组等诸多个性化奖项。班级以“容错文化”来制定惩戒制度,开展“无批评周”活动,对犯错误的学生,允许犯错,但不允许在同一问题犯第三次错误,否则就要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以其他方面的进步、贡献来弥补过错。

4)学习小组制——以学习小组强化同伴教育。小组以个性互补、学习互促为原则组成,协商制定相互帮助、提高的措施,班级定期交流小组经验。

5)自我教育制——引导学生设计个人发展档案,实施自我管理;从学业、身心、思想、性格等方面规划自我,制作发展曲线图;引导学生战胜中考优于自己的同学、战胜自我等等。

6)顾问制——成立由非常优秀成熟的班干部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指导新一届班委的工作,达到人人走向优秀、卓越的目标。

3.提升期:提升、整理、优化,形成外显和内隐相结合的班级文化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班会,以学校“MVVS”为范本,形成班级的“MVVS”,设计班级的文化标识。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最终形成班级“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

附:追求卓越的2013届高中二班

        名:凌越二班

班级使命(M):让二班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

班级愿景(V):实验——优秀——卓越

            (优秀:学业优秀,品格优良,举止优雅,身心优异)

            (卓越:在优秀的基础上不断自我超越)

班级价值观(V):主动发展,追求卓越

班级战略(S):以梦想点燃激情,用行动奠基人生

    徽:(略)

班徽涵义:本班班徽由水滴、水云和盾牌、星星以及闪耀的数字“2”,以及让二班飞翔的英文所组成,象征二班学子犹如盾牌般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似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散发出自己的光辉,汇成绚丽星空。一步一步,登云踏雾,完成从“实验——优秀——卓越”的三步蜕变,华丽的翱翔于天际,展现出二班的风采!

    歌:《奔跑》(略)

   现在,本班学风浓厚,学业优秀,人人追求上进,“学业优秀、品格优良、举止优雅、身心优异”的班级愿景基本实现,与其他班级相比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技”,大教无痕:教育艺术的存乎一心

班级管理、教育的技巧不胜枚举,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或多或少、或有效或无效的管理办法,甚至有人整理出班级管理的“兵法”,和学生斗智斗勇。其实,班级管理的最大技巧不是我们想出种种方法和学生战斗(那是一个人和四十多人乃至六七十人的战斗,注定是失败的),而是引导学生和自己战斗,不断战胜自我,不断成长。

米兰•••••••昆德说:“世界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最大的“技”就是利用一切教育契机艺术地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进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超越。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根据班级的“道”,我们以浸润式“场域”强化班级文化,以艺术的引导、介入等“技”来管理班级,做到大教无痕。

1.  确立每周班级工作主题

每周或双周确立一个班级工作主题,班级所有工作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如:(1)一周适应(适老师、适应同学、适应环境),二周入门,三周巩固,四周超越(开学首月);(2)在错误中成长;(3)向自己的弱点开战;(4)跌倒后自己爬起来(考试之后);(5)站在高一,你能看多远(规划人生1);(6)孩子,这是你最重要的十年(规划人生2);(7)新学期新气象,新超越,新培养;(8)弯道超越……

每周主题预设和生成相结合,在上周五或本周一提出,用一周时间实施,第二周巩固。

2.化班级出现的问题为教育的契机,充分利用问题优化班级

班级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事情,但只要我们站在“道”的角度,站在建立“追求卓越”的文化角度,站在班级教育而不仅仅是管理的角度看问题,那么问题的出现就不是痛苦、麻烦的事情,而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了。每当班级出现典型问题,我们往往采用召开班会、献计献策、交流讨论等方法,艺术地解决,以达到解决问题,教育全班,引领发展的目的。

3.实施个性化教育,艺术性介入学生的发展

针对个别学生和非典型问题,分层谈话教育,针对性、艺术性地介入。如针对我们班一位不善言谈,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我们采取故意“冤枉”她的办法,观察她的反应,相机引导。在让她明白有了委屈要敢于、善于表达之后,把班级的一些通知交给她负责,不断给予其在公共场合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使她最终实现了优化性格的规划。

4.随时发现班级小榜样,放大其示范效应。如有的学生物品摆放有条理、书桌整齐;有的学生非常有礼貌,微笑地双手接老师发的试卷;有的学生善于利用零碎时间,高效率学习等,小细节彰显大品德、大智慧,发现这些榜样后,利用各种机会放大,产生示范效应。这种看似随机性的教育,往往起着常规的班会和其他教育形式不能达到的作用。

其他诸如利用各种效应、网络平台的交流等等技巧不再一一举例。

“技”的运用,最能体现出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和理念。只有站在“育人”的高度,才能有真正高超的技巧;只有从“道”的高度出发,才能谈得上运用之妙。

三、“道”“技”统一:做真正的教育

要做真正的教育,每位班主任首先应该反思自我,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自己的带班方向: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要把班级建设成什么样的集体?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景?在管理过程中,时时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方法是否违背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科学高效。   

古人云:“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其中“术”即为“技”。万事皆同此理,教育当然不例外。有正确的“道”往往能衍生出高效的“技”,而高效的“技”则可以检验和推进“道”的正确归位。两者的有机统一,即是真正的班级教育。

在班级教育实践中,我们以“道”为工作的基点,以生为本,来研究、运用各种“技”,绝不能以“技”害“道”,更不能以运用“技”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而沾沾自喜。教育是慢的事业,立足于“道”的“道”“技”结合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最终必能成就师生的发展。

摘自《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