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nei
首页 > 文明在线 > 校园环境氛围 > 健康校园建设 > 卫生预防    
寒假正在赶来,请务必收好这些提示!
寒冷的冬季,流感又来袭
又到流感肆虐时,知道这些不用怕!
会伪装的“杀手”——支原体感染
诺如病毒高发季来了,老师家长们请警惕!3招就可以做好预防
秋冬季,流感又来袭
10月防病提示
9月健康 | 注意食源性疾病!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家长须知丨如何分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和荨麻疹
爱眼护眼丨近视的危害和烦恼
健康生活从预防开始
5月防病提示
全国爱国卫生月
4月防病提示
无烟上海,从我做起
护眼小贴士
开学季,如何预防诺如病毒胃肠炎?
寒冷的冬季,流感又来袭
提醒| 2月开学季易感染这些疾病, 千万做好预防!
 

健康生活从预防开始
2020-01-15  作者(来源):[暂无]

健康生活从预防开始

1.jpg

近日网传武汉发现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瞬间蹿上热搜,网上众说纷纭,炒得风风雨雨,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公告,该市刚出现的“不明病毒肺炎"患者被明确为病毒性肺炎,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人传人现象,且该病毒性肺炎可对症治疗。不过具体的病原体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2.jpg

说到不明原因肺炎,很多人会联想到2003年“突袭”我国的SARS。虽然它来得快、去得也快,但短短半年,给国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自此之后,上海加强了传染病控制措施,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大大提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防控网络已经建成。面对SARS,我们不再手足无措。

其实,SARS、MERS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都是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疾控君今天就从专业的角度给大家讲讲,SARS以及跟它长得很像的MERS到底是个啥!

3.jpg 4.jpg

不明原因肺炎是什么?

不明原因肺炎为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发热(腋下体温≥38);

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上面提到的SARS、MERS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都属于不明原因肺炎之列。为了加强病例的检测、排查、疫情处置和管理,原卫生部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

5.jpg

SARS的中文大名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不过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我们更加熟悉,就是“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6.jpg

它首次出现于2003年2月,2003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范围内SARS疫情结束。短短半年,在全球共导致8000余人感染,近800人死亡,病死率约10%。上海市在2003年报告8例,2004年及以后无病例报告。SARS病人是该病主要传染源。感染初期,病人咳嗽症状明显,一般认为发病后的前两周传染性最强。

怎么传播的

飞沫传播是SARS传播的主要方式。特别说明一下,飞沫传播就是指健康人近距离与病人接触,吸入病人咳出的含有病毒颗粒的飞沫导致的传播。

7.jpg

接触传播是SARS的另一种重要传播途径,可由健康人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被污染的物品,再经过口、鼻、眼黏膜致病毒侵入机体而实现传播。

8.jpg

人群普遍对SARS冠状病毒易感,SARS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是高危人群。

主要症状

初期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高于38℃,半数以上病人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部分有干咳、胸痛、腹泻等症状。随后,进展期,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另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可发展成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生命。

9.jpg

MERS是什么?

MERS,即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该病毒首次于2012年9月在一位沙特阿拉伯病人身上分离得到。MERS的死亡率甚至高于SARS,达到30%以上,目前主要在中东地区存在散发病例报告,韩国曾在2015年出现输入性病例导致的本地暴发疫情。

怎么传播的

单峰骆驼是MERS冠状病毒可能的人类感染来源。

我们从骆驼体内找到了相同的病原,但传播的方法尚不明确。

MERS病毒在人类间的传播并不容易。

人群普遍对MERS易感,与病人或骆驼的密切接触者风险较高。

10.jpg

主要症状

MERS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干咳、气短、头痛咽痛。重症病人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伴有呼吸衰竭、休克、急性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减少。

11.jpg

它们来了怎么防?

了解了那么多,万一发生SARS、MERS疫情了,

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防病知识点疾控君已经帮您提炼出来了,请记牢:

有疑似症状的市民,请尽早就医,并尽可能详细地告知医生自己的疑似病例或动物接触史。如被确诊,请按照医生要求做好隔离,积极配合治疗。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配合调查,做好防护。

平日里加强个人防护,家中常开窗通风,增加空气流动。

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清洁。

打喷嚏、咳嗽要避开他人,不要和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密切接触的物品。

注重平衡饮食,加强运动,增加免疫力。

外出时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长时间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