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nei
首页 > 心理阳光屋 > 心育心语    
人民日报谈好妈妈的十个标准
如何当学霸的八大诀窍
几个教育小思考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我为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回报?
亲子教育 | 爸爸妈妈,我都是为了你们好
牛年开学季,家长心理调适指南
修复孩子内心创伤的六句话
心理科普 | 不要错把羞辱当教育
如何应对家庭教育中的“左右为难”?
暑假即将结束,你准备好开学了吗?
暑假即将结束,你准备好开学了吗?学生篇
兄弟姐妹间的地位,是人生的第一个社会地位
心的成长:教育专家谈心智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懂得这四点的父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母亲50句教子金言
妈妈给自己儿子的终极一课
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你剪掉我的翅膀,却抱怨我不会飞” ,孩子的“三无”,是怎样形成的?
2023-09-01  作者(来源):[暂无]

“你剪掉我的翅膀,却抱怨我不会飞” ,孩子的“三无”,是怎样形成的?

    一个孩子的成绩好了,他的人生就真的一帆风顺了吗?

    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幸福的因素中,是否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呢?

    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培养孩子的知识,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建立健康良好的人格。

    人格,或者叫性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处事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总称,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是决定一个人做或者不做一件事的关键。性格,是行为的指南针,也是人生的基石。

    性格的内核是“信念”,所谓信念,是一个人认为是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的判断、观点或看法,近义于观念。

    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学或者不学习某种能力,小至吃什么,大至选择就业方向、婚姻伴侣,甚至生死决择,都取决于一个人的信念系统。

    所以“性格决定命运”之说一点都不为过。

    既然性格对一个人的一生如此重要,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性格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一事无成、婚姻失败、家庭破碎的人,通常都有某种性格缺陷,而这些性格上的缺陷由三大病毒性信念所致,这三大病毒性的信念就是:

    无助、无望和无价值。

    1. 无助。

    在生活中你是否发现这样一种人——

    他们懦弱、依赖他人;做事退缩,想做而不敢做;总是在羡慕他人取得的成就,可是自己却不敢尝试;对现有的生活不甘心,却又迈不出关键的那一步……

    这样的人就算学富五车也一事无成。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他们的内在有这样一个信念:“别人做得到,而我做不到”,这样一种信念在心理学上叫做“无助”。

    一个人一旦有这样的信念,就算他毕业于名校,知识渊博也无济于是。

    因为他总会找到比他更强的人,相信别人比自己更好,总是活在被动等待的状态中,不仅事业难以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还会在一种无助、无力的状态中度过一生。

    无助信念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源自童年父母的教育方式。

    如果父母经常拿孩子与别人做对比,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自己孩子心中永远无法攀越的一座高山。

    或者事无大小总是包办代替,不信任孩子,处处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

    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会在潜意识中形成这样一种想法:“我不如别人”。

    要避免孩子这种“无助”的病毒,在家庭教育中就要从小信任你的孩子,让孩子从小自己学会完成那些他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

    而不是以孩子还小为理由,包办替代,这无形中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而监督孩子做作业,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再加上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这无异于给孩子的思想下毒。

    2. 无望。

    世界无限,除非你设地自限。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画地为牢,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愿意创新,不敢尝试,就像拉磨的马,一直在有限的空间里打转,把一辈子活成了一天。

    在他们的世界里,有太多太多的“不可能”,他们会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永远,把暂时的无能为力当成永恒。

    就像马戏团里的大象那样,因为小时候能力有限被一条小绳绑住,长大之后,依然为一条小绳所束缚。

    其实,束缚大象的并不是那条小绳,而是它大脑中的那个信念。

    同样,让人们受苦受困的也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他们心中那“无望”的信念。

    “无望”是这样一种信念:我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一旦形成这样的信念,人生的某个领域就停止了,如果这样的信念越来越多,会导致一个人绝望,最终甚至会让人放弃生命。

    就像富兰克林所说的,有些人25岁那年已经死了,直到75岁那年才埋葬。死的并不是肉体,而是心中的希望。

    是谁让一个人希望泯灭从而染上“无望”病毒的呢?除了父母还能有谁!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无能和无知,以安全为由,处处给孩子设限,从小不断给孩子灌输这个不可能,那个也不可能的限制,让孩子永远活在一个安全但十分窄小的空间里,不允许孩子犯错,同时也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安全是重要的,但是希望更加重要,没有任何礼物比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更宝贵了!

    所以,与其通过不断施压让孩子增加知识,不如让孩子时时、处处感到希望。

    就算有些事情做不到,也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这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你会做到的。

    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还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他呢?就算他的成绩暂时落后,你又何必担心他的未来?

    3. 无价值。

    物有价,人无价。可惜的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用一个人所做的事情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当一个人事业有成时,人们会对他仰视,当一个人暂时没有取得成绩时,人们就会认为他一无是处。

    于是,人间惨剧就这样一幕幕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某研究生因为毕业论文暂时没有通过而选择了轻生;某老板因为一次生意上的失败而放弃生命;某年轻人因为失恋而割腕……

    这些悲剧的发生,只因人的价值轻如鸿毛。

    因为人没有价值,所以只能依赖他所做的事情来体现他的价值,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事情失败了,就意味着人也失败了,有这样一种信念的人,称之为“无价值”。

    无价值是所有信念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

    与之相反的是另一种强而有力的信念,人的价值并不依赖于其所做的事。

    因为事情是暂时的,就算事情不如人意,那也只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就没有所谓的失败。

    爱迪生就是这样一种人,当他尝试过一千多种材料都无法做灯丝时,别人说他失败了一千多次,但他认为,他成功地找到了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在爱迪生心中,没有失败,只有回馈。

    当一个人内在种下了“无价值”这种病毒后,他仿佛有着一颗玻璃心,一点小的挫折就会有深深的挫败感,轻则放弃自己的事业,重则放弃自己的生命。

    就算勉强活着,也是脆弱不堪,与这样的人相处,你会苦不堪言。

    那“无价值”这一病毒是如何形成的呢?毫无疑问,这一病毒也是来自于家庭教育。

    想一想,一般的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

    孩子做了优秀的事情就奖励他,成绩好才能被夸奖;

    相反,一旦成绩不好,或者做错了一些事情,整个人都会被父母完全否定。

    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收到一个信息:他个人的价值取决于自己做的事情。

    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并不是在孩子取得成绩时,而是孩子遇到挫折时。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才是孩子最需要父母肯定的时候,因为那是他最脆弱的时候。

    当然这时不能肯定他所做的事,而是让他知道,不管他所做的事情如何,在父母心里,他都是父母的好孩子。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他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所做的事,而是他本身就是个无价之宝,无须用任何事情去证明。

    说到这里,真的很感激我的父母。

    我出生在农村,我当年去异乡打拼时,他们对我说:“大胆去闯吧孩子,大不了回来家里还是会有你碗饭吃。”

    这句话给了当时的我莫大的鼓舞。

    因为即使我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至少作为一个人,我是有价值的。

    但是很遗憾,现在很多城市里的父母,反而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如果不混出人样来,不要说是我的孩子,丢人!”

    现在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拼命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让家庭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辅助,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核心。

    更严重的是,在灌输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种下了“无助”、“无望”、“无价值”的病毒。

    这就等于从小就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却抱怨孩子长大后不会飞,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事情啊!

    但愿更多的父母能够把家庭教育从知识层面,回归到孩子的性格层面,从小给孩子建立一套健康的信念和价值观,特别是孩子的自我价值上。

    即便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依然能让孩子保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我认为,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知道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只是我想再次向各位家长呼吁:知识和能力任何时候学习都为时不晚,性格一旦养成,要改就相当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