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要求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此基础上依据优势,培养兴趣,培养特长。素质教育强调在这一过程中要实施愉快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特别是减轻心理压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创新精神。但从现实社会平看,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法则就是“平等竞争”,社会需要的人才要具有强劲的竞争能力,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唯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作贡献。
中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中学生的可塑性最强。他们阅历浅显,经验有限,一些突如其来 失败和挫折有时难以承受。如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成绩陡降、考试失败、高考落第、同学关系紧张不和、教师与家长的误解和指责,都会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应,造成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障碍。当然,挫折与失败对中学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通常,对意志坚强的学生,挫折能成为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动力,对意志薄弱者,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与失败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作为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
有的同学一遇到挫折、失败,就动摇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似乎自己什么都不行了,甚至对未来丧失信心,从此一蹶不振,及至厌世轻生。这种情况说明这些同学缺乏受挫折、遭受失败的经历,缺乏对生活正确的认识和对生活正确的态度,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具体来说也就是:
首先,对社会生活缺乏全面的了解,缺乏面对社会的心理准备。这些同学在未走向生活,进入社会之前,对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想得过多,而对其复杂阴暗的一面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失败和挫折缺少心理上的准备,因而一旦受挫,便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比如说家庭中出现的一些纠纷,对有些同学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打击,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只是产生慌乱情绪,被动接受,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期望值过大。这些同学过于自信,自以为自己什么都行,可是一旦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放到社会的天平上来衡量,就量出差距来了,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由于自我估计过高,实际能力又跟不上,也就容易导致失败,而一旦失败,自信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于是感到失望,从而一蹶不振。比如说高考落第,本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经常性现象,但由于自己事先未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过大的期望值,一旦遭到这种失败,往往步入心理误区,不能自拨。
再次,对失败缺乏辩证分析,好走极端,把失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最终的判决,甚至感到耻辱,这种认识和感受是不足取的。无疑,挫折和失败给人带来烦恼。痛苦、失败本身并非好事,但如果我们善于思考,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就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从失败走向成功,坏事变成好事。比如成绩陡降,这当然会给人带来烦恼、痛苦,这时切不可认为自己就愈来愈不行了,而应认真分析其原因,到底是课上精力不集中,还是课后复习效率不高,或是时间花得不够等等,找出原因,调整自己,一改过去,必然会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
最后,客观外界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家庭的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风有风,要雨得雨,所有愿望都能满足,从未有过受挫折、遭失败的经历,一旦受挫,难以承受。再如社会上的错误人才观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唯分,成绩突出的学生,一旦考试失手,往往心理失衡。成绩较差的,缺少正确的引导,一直生活在挫折和失败中,难以自拨。又如对“减负”的错误理解,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没有负担,没有心理压力”的局面,长此以往,缺乏承受挫折的磨炼,意志削弱,一旦遇挫,惊慌失措,难以解决。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从挫折中摆脱出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呢?当然,这决非易事,需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跃出心理误区。
第一,要培养自己败而不馁的心理素质。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泰然自若地应付不测风云,并坚持自己的目标,一往无前。切不可灰心丧气,自我毁灭,放弃目标,放弃成功。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科学发明共有2000多项,这些成就都是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失败才取得的。他成功的秘诀就是:“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
第二,要提高认识,正确归因。把自己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人,常常埋怨别人和环境;把自己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内部的人,能找到自身的弱点,但常常过于自责。所以我们中学生应学会正确分析周围事物对我们的影响,正确看待事物的变化、发展的结果。同时还要积极争取老师的指导。外部归因的同学,要争取老师的鼓励,在看到外部原因的同时,也能确信自己的努力程度与行中结果之间的正比关系;内部归因的同学,要争取老师的帮助,在看到自身不足的同时,查出外部原因,作出实事求是,准确的归因,从而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改善外部环境,谋求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第三,要有坚强的意志,再接再厉,锲而不舍。许多高中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病,就是害怕失败。一些很小的挫折常使一些人一蹶不振或裹足不前。而人生之路铺满了大大小小的无法预料的挫折,若没有“跌倒了,爬起来”,进行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精神,就无法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成功者。
第四,由于生理条件限制而导致的挫折,可采取补偿的手段,即发挥个人其他方面的优势,弥补生理上的缺陷。如个子矮无法加入球队,可以用学习上或人际交往的优势来弥补,以达到心理平衡,消除挫折感。
总之,我们中学生应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和失败,排除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把所受的挫折和失败转化到积极向上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