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 传承爱国志
王小翮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站在国旗下,与大家共同追忆英雄、传承精神,思考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清明节是慎终追远的日子,我们缅怀亲人,更铭记那些用生命换来山河无恙的英烈。他们中,有人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有人用智慧点亮文明的火种。比如宋代的黄道婆,她改良纺织技术、造福百姓,被誉为“衣被天下”的工匠楷模。上周,我校部分师生前往黄道婆纪念馆扫墓,带回的不仅是她“科技报国”的故事,更让我们明白:爱国不仅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扎根平凡、造福苍生的坚守。
回望历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以胸膛堵枪口;和平年代,戍边战士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用青春守护边疆。而就在我们身边,学校组织同学代表前往龙华烈士陵园祭扫。他们带回了“龙华二十四烈士”的故事——那些与我们年纪相仿的少年,在黑暗中高举火把,用生命换来曙光。烈士墓前的白菊、纪念碑下的誓言,让我们懂得:英烈从未远去,他们的精神就融在每一寸土地、每一面飘扬的国旗中。
同学们,我们虽未亲身站上纪念馆的石阶、未能亲手抚摸烈士陵园的碑文,但这份缅怀与敬仰同样炽热。因为传承爱国志,从来不止于某一次祭扫活动,它更应化作日常的信念与行动:
当我们在课本中读到黄道婆的故事时,记住“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的薪火;
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述龙华烈士的事迹时,铭记“信仰”是穿透黑暗的光芒;
教室里专注学习的每一分钟,是为将来建设祖国积蓄力量;
校园中扶起摔倒同学的那双手,是对“团结互助”精神的践行;
面对挑战时永不言弃的韧劲,正是先烈们不屈精神的延续。
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站在国旗下,让我们以英烈为镜,照见自己的责任:今天的我们,或许无需直面烽火硝烟,但科技强国的赛道、文明传承的使命、民族复兴的征程,正呼唤着我们以知识为剑、以品德为盾,勇毅前行!
同学们,国旗飘扬,见证英魂浩荡;薪火相传,吾辈使命在肩!
让我们庄严承诺:以青春之我,守护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盛世;以奋斗之我,谱写新时代爱国者的篇章!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