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启迪心灵 学海点亮航程
——2024学年第二学期讲座课程
当春日的暖阳洒满校园,万物在和煦的微风中蓬勃生长,知识的种子也在紫阳中学这片沃土上悄然萌芽。4月22日下午,华育中学的老师们带着丰富的知识与热情,又一次走进紫阳中学,为紫阳的少年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讲座,开启了一场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
从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奇妙碰撞,到古代工程中的数学智慧,从舌尖上的古代中国美食文化,到广告英语的独特魅力,讲座内容丰富多样,覆盖了文化、艺术、科学、创意、历史等多个领域。学生们不仅在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在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对话中拓宽了视野。通过探讨历史人物与事件,学生们学会了客观评价与思考,汲取了成长的智慧;而在广告与创意思维的讲座中,他们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古人的衣着与生活智慧的分享,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文化的细腻与深厚!
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讲座,紫阳学子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智慧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期待更多的紫阳少年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智慧的天空中翱翔,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少年!
学生感想
今天我参加了华育英语讲座——《语法杂谈》,老师精心准备的十个病句,像一面面“照妖镜”,照出了我们平时视而不见的语法盲区。
当老师让我们分析"since I lived"这个病句时,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就像一群小侦探在语法迷宫中抽丝剥茧。当最终理清"since"要搭配瞬间动词而非延续性动词时,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比直接被告知正确答案要深刻百倍。
在解答过程中我发现,每个错误背后都藏着一个语法“精灵”。那些曾经枯燥的语法知识点,在纠错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生”。这些错误的馈赠,如同黑夜里的萤火虫,用微弱却坚定的光芒照亮了我们认知的边界。
——六年级 赵嘉玺
我参加的是《永远的童话》讲座。一开始,老师先给我们看了一些非常经典的动画短片,有《灰姑娘》、《睡美人》等其中的片段。它们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这也是大部分童话的中心。
接着,老师介绍了一下童话的定义。之后又给我们放了一部动画短片,是一个小男孩在雪地里迷了路,想要找到一个家。路上他遇到了乐观的、喜欢蛋糕的鼹鼠,不善于说有趣的话的狐狸,因会飞被排挤的白马。他们克服了路上的困难,终于将男孩带到了一间亮着灯的屋子边。小男孩走过去,最后却又折回来,说:“有时候,家并不只是一个地方。”我知道,家是一个有爱的地方。
我觉得,这部短片象征着人生,蛋糕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会飞代表着独一无二的才能,人生路上有各种人,也有许多坎坷,但重要的是知道:你始终被爱着。
——六年级 伍芊漠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有意义的活动——拓展讲座。这项活动十分多彩,有许多课外知识可供选择,有美食、历史、文化……它们都能在我们争分夺秒的学习工作之余,滋养我们的心灵,拓宽我们的见识。
我选择了 “舌尖上的古代中国”。中华五千年来最出色的一项,怎能少了美食呢?中国的美食技术震撼世界。活动中,曹老师从不同口味入手,辣、甜、咸……应有尽有。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美食的发展历史、古人对其评价等等。学到了人们古代凿冰、种辣椒……这次活动让我们见识了美食的传承,意义非凡!
——六年级 赵君言
听完关于三国两晋的讲座,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动荡又充满传奇的时代。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曹操、刘备、孙权争夺天下,各种智谋和勇气的较量让人惊叹。西晋的八王之乱让我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兄弟之间为了皇位互相残杀,朝政混乱,百姓受苦。五胡乱华时期,国家分裂,外族入侵,但这也促使各民族在冲突中逐渐融合。这些历史故事让我明白,和平稳定是多么珍贵,也让我懂得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年级 陈梓彦
今天我参加了《古代工程中的数学》讲座课程。上课伊始,华育中学的数学王老师便以生动的讲解带领我们走进古代工程的奇妙世界。他先是介绍了中国古代工程的发展历程,从古老的都江堰到宏伟的万里长城,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接着又转向古希腊,讲述了帕特农神庙等建筑的伟大成就。最后,王老师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剖析了这些工程背后的数学原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数学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这堂课不仅让我收获了许多数学知识,更让我感受到世界历史建筑工程的壮观与伟大。
——六年级 詹晟睿
通过今天“英语语法”讲座的学习,使我收获颇丰。过去常因语法混乱导致表达错误,今天了解了很多时态、从句、虚拟语气等核心知识,理解了句子结构的内在逻辑。在练习中,我学会了分析长难句,写作时也能更准确地运用语法规则,表达愈发的流畅。
这门课程不仅提升了我的英语语言能力,更让我明白语法是英语学习的骨架。未来我会持续巩固,将语法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交流与学习中,让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
——六年级 石骅芯
今天,我在“古人的衣着”讲座中收获了很多知识,首先老师说服装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质,外貌甚至性格,接着老师又讲了西方与东方穿着上的区别,西方穿着希顿也就是古希腊时期的披挂袍,而东方则多为汉服。希顿不需要量体裁衣,制作方便,但对布料有严格的要求;而东方恰恰相反,不仅制作过程复杂,而且穿法也很有讲究。在古代,衣服有很多作用,它在古代是表明身份地位也是对美的渴求,更是一种礼仪的象征。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让我们体验了制作汉服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的不容易,不像我们现代衣服有不同的尺码,缺衣服可以随时购买,也对古人的智慧大为赞叹,衣着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六年级 黄静媛
在今日这场关于古代工程数学应用的讲座中,尤帕里诺斯隧道与埃拉托色尼测地两则案例,如穿越时空的明灯,照亮了人类早期科学探索的壮丽图景。公元前6世纪,尤帕里诺斯主持开凿的萨摩斯隧道,以双向施工误差仅0.6米的精度,展现了古希腊人将几何学转化为工程实践的非凡能力。更令人震撼的是,埃拉托色尼仅凭日影观测与商队行程数据,便推算出地球周长误差仅2%的惊人成果。
这两个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古代智慧的精髓在于将抽象数学与具象世界建立创造性联结。在没有现代测量仪器的条件下,尤帕里诺斯通过几何投影法将三维空间问题转化为二维平面计算;埃拉托色尼则用简单的比例关系破解了地球尺度的奥秘。这种"有限条件下的无限创造"尤其值得当代人深思——当我们在科技洪流中习惯依赖精密设备时,是否正在丧失这种化繁为简的思维本能?
站在数字时代的门槛回望,古人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恰似暗夜中的星辰,提醒着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工具的精良,而在于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与理性思考。这种跨越时空的智慧光芒,至今仍在指引着科学发展的方向。
——七年级 陈轩奕
今天听了这场关于“扶不起的阿斗”华育讲座,让我深受启发。过去我总将蜀汉灭亡简单归咎于刘禅无能,经过今日讲座上老师的剖析才知刘禅其实是一位耳聪目明、胸怀大爱的明君。他在大势已去时宁可背负骂名选择投降,只为老百姓免遭生灵涂炭 。历史评价不应片面,这场讲座让我学会要从多角度去解读人物,以更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历史,讲座让我受益良多。
——七年级 俞静瑶
当我走进一部部神奇而又美丽的童话,便彻底沉迷又徜徉于此了。盯着略显老旧模糊的影片,感悟着经典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内心逐渐柔软下来。我感动于《睡美人》中王子对公主真诚的爱意;折服于《小鹿斑比》中斑比从"稚嫩到成熟"的巨大蜕变。在《小王子》中,我看到了人所具有的惰性、自私与贪婪。但在《男孩·鼠·狐狸·马》中,我也领悟到自私、惰性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克服与改变。在这堂讲座中,我深刻意识到跨过迷失,抑郁是困难的,但做自己,有自信,保持善良与诚实是重要的,因为这些,我们才具有生命与灵魂,我们也要记得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候,都要不忘抬眼看看漫天星辰。
——七年级 施瑶
踏入"百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跨界讲堂,千年文脉与现代音符在旋律中完成惊艳对话。钱福的《明日歌》化作两重时空密钥:童声清吟似檐角铜铃轻叩时光,流行改编版则如电子音浪撞击心弦。当邓丽君柔婉声线漫过《但愿人长久》的月华,我们方悟古诗与流行音乐共享的终极密码——永恒的情感共鸣。
老师以音乐考古学家的慧眼,带我们辨认出中国风音乐的三重基因图谱:从苏轼词作的意境复刻,到柳永长短句的旋律填词,乃至李商隐诗句的原音重现,古典韵致在电子编曲中涅槃重生。
这堂跨越千年的诗词音乐课,不仅解锁了古诗词的潮流表达范式,更让我触摸到文化传承中生生不息的创造力脉搏。
——七年级 傅雨辰
有幸聆听沈老师的英语课堂,如同推开一扇通往语言智慧的大门。在优雅的教态与清晰的逻辑中,我领悟到语法并非机械记忆的符号堆砌,而是通过时态脉络构建语言逻辑的智慧结晶。老师以庖丁解牛般的精妙手法,带领我们剖析句子成分的结构,辨析主动被动语态的微妙差异,更将"过去完成进行时"这类高阶语法点讲解得如清泉流淌般通透。尤为惊叹的是独创的"语法三维分析法",让原本枯燥的规则化作立体思维模型,辅以经典文学例句的沉浸式解读,使知识自然沉淀为语言直觉。这堂集学术深度与教学艺术于一体的课程,不仅填补了我语法体系的认知空白,更点燃了探索英语内在逻辑的热情,实为一场令人醍醐灌顶的知识盛宴。
——七年级 张玲菲
英语广告的魅力在于精准的跨文化共鸣。广告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介向大众传播信息,并激发其认知、情感与行动的商业沟通行为。就像苹果“Think Different”译为“非同凡想”,将哲思注入东方语境;雪碧“Obey Your Thirst”化为“透心凉,心飞扬”,以感官体验替代抽象概念。翻译是文化解码:苹果16“Innovation Unseen”,中文译为“未见之境,触手可及”,将科技诗意化。广告语言如密码,一语双关与隐喻需本土重塑——雪碧“Spark”译为“晶晶亮”,苹果“Seamless”转为“无界”,广告翻译是商业与艺术的完美共生。
——七年级 莫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