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教导处学科德育方案(修改稿)
一、德育课程目标:
建立“两纲”教育多层次、多维度、全覆盖的学科德育网络体系,探寻学科德育横向和纵向的有机联系。整合各学科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挖掘各学科中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内涵,积极探索落实“两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科教学与“两纲”无缝衔接。,
二、德育课程框架图:
教导处 学科德育 学科课程 科艺体课程 拓展探究性课程 语文组课程 数学组课程 英语组课程 综合文科课程 科技课程 艺术课程 体育课程 棉纺社 朗诵社等 综合理科课程
三、学科课程
(四)综合文科(体育)德育目标:
体育学科德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总目标,
1、运动参与中的德育目标:加强学科常规教育,提高学生在完成身体练习中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终生体育发展,对社会责任有所认识。
2、运动技能中的德育目标:在运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在运动技、战术方面充分发挥自己创意、设计和纠正自己的战术和技术。
3、身体健康必须全面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过程中,通过长期、系统的锻炼,培养他们的恒心、信心,不怕困难的决心。
4、在心理健康方面,学生通过系列的体育活动,合理设置目标,不断获得成功。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同时认识到运动中所学的锻炼方法对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作用。
5、在社会适应方面,学生在通过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与其它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合作的精神,在竞赛中表现良好的体育道德。
综合文科德育内容:
运动参与: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游戏等。
身体健康:体育与身体形态,体育与机能发展,体育与体能提高,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体育活动与调控情绪;体育活动与意志品质等。
社会适应: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现代社会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崇尚公平的体育精神
(二)体育活动课程
体育活动课程目标:
体育学科对学生进行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能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成功与失败,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胜不骄,败不馁,锲而不舍的一直和作风。
现代社会强调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体育教学主要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有更多自主进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运动项目和游戏的规则,使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竞技运动项目和体育游戏,这些均有相应的规则。规则是公平竞争的前提,是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准则。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在规则的约束下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在法则的约束下生活和参与生存竞争、创业竞争做好前期准备。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的情绪,健全的个性心理。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在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中,在克服与适应运动所产生的生理负荷过程中,在经历失败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体育活动课程安排:
九月份:
十月份:
1、年级广播操比赛
2、校运动会竞赛项目:
3、“中华少儿”集体跳短绳比赛(5人一组)(第九周
十一月份:
1、各年级跳绳比赛(跳短绳、跳长绳)(第十二周
2、排球垫球比赛(第十三周
十二月份:
1、篮球比赛(运球投篮接力比赛)(第十五周
2、“同心协力”、“勇往直前”游戏比赛(第十七周
3、拔河比赛(第十八周
一月份:
冬季长跑比赛(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