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定练,探索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
——教研组长论坛校本培训实践
上海市紫阳中学 张勇
项目名称:因学定练,探索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
——教研组长论坛校本培训实践
实施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困惑,就是怎样的作业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怎样使作业实现有效性?怎样来改进现在的作业?作业在课程改革中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的确,作业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作为教学的五环节之一,它的作用和地位愈来愈显现出来。对学生而言,作业是课堂学习内容巩固和运用的反映,体现了学习的过程,而有效的作业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对教师而言,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是有效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之一;对学校而言,有效的作业管理不仅能检验出教师是否具有新课程的基本思维和理念,同时也是管理和指导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抓手之一。
在“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有效作业的研究就更显得重要,作业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的落实、学生的发展。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作业表现为以下状态:1、二期课程改革开始后,各学科并没有出台有效的新作业体系给予配合与支持;2、传统的作业模式依旧深入人心,教师的作业意识并没有根本的转变; 3、实际教学中,作业的随意性、盲目性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和学生均受作业之苦。因此,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研究、推进、总结、实施有效作业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主题与目标:
研究有效作业经验,总结有效作业实施策略,推进教研组作业制度建设。各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组内的自查,包括与作业相关所有制度梳理和修改,同时总结组内的有效作业实施经验,并开展交流活动,使我校的有效作业的实施能规范化、系统化,更好地促进教学。
在“因学定练,探索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的主题下,达成以下活动目标:
1、各学科教研组分析我校学情,研讨并制定《紫阳中学教研组作业规范》,真正落实“减负增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各学科教研组探索和改进作业课模式,并进行“优秀作业课模式”展示交流,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3、各学科教研组结合区级重点分层课题——《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分层策略的实践研究》进行关于分层有效作业的教学BBS论坛研讨和教研组长论坛总结交流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真正落实“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培训宗旨。
内容设计:
培训内容以作业有效性研究为突破口,确定了有效作业实施的五个着力点: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作业的批改与分析、作业的讲评与辅导、作业的管理与检查、开放性作业(探究性作业、体验性作业)的实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三个抓手”:
1、教研组研读课程标准及市教委教研室关于作业的要求,统一思想,建立学校各学科作业规范,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研组通过对作业课专题研究,优化作业课的模式,发挥作业课的功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使学生达成“从懂到会”的转变。
3、依托科研室区级重点分层课题,研究作业的分层实施策略,建立各学科6—9年级形式统一、内容分层的作业体系,注重对作业的激励性评价。
步骤与操作要点:
首先,学校组建培训的组织机构,制订校本培训的具体方案如下:
组长:杜红梅 副组长:徐捷 杨欢琴
组员:张勇、程肖海、张解明、王炜岚、李园凤、唐连芳
指导专家:徐汇区教育局中教科李宏、教育视导员鲍锡荣、徐立德等
日程安排:
日期 |
活 动 内 容 |
主讲及负责 |
第1周 |
“让作业充满智慧”专题培训 |
副校长杨欢琴 |
第3周 |
学习市教委教研室关于各学科“改进作业专辑” |
校长室、教导处 |
第5周 |
各学科教研组研讨、制定作业规范 |
教导处、教研组 |
第7周 |
各学科教研组实践和改进作业课模式 |
教导处、教研组 |
第9周 |
BBS论坛(教学有效性研讨) |
教导处、科研室 |
第11周 |
教导处制定和学习《紫阳中学教研组作业规范》 |
校长室、教导处 |
第14周 |
紫阳中学“优秀作业课模式”展示交流 |
教导处、教研组 |
第16周 |
总结交流(各教研组活动录像剪辑短片) |
校长室、教导处 |
其次,活动目标集中,活动形式多样。
所有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五环节之一的“作业”展开校本培训。从专题培训到理论学习,从规范制定到模式改进,从网上论坛到视频制作,从课堂展示到交流研讨,是一种系列化、专题化的研修模式。教师通过一学期的校本培训,改变了教师对于“作业”的认识,提高了教师驾驭“作业”的能力。
第三,注重过程,参与面广。
关于作业课模式研究:每个备课组推选一份有效的作业课教案和一份有效作业成功案例;每一个教研组推选一人参加学校的作业课课堂竞赛,并且对选定的作业课进行组内的磨课和研讨,虽然参加上课展示的教师只有一位,但整个过程所有教研组成员都是全程参与的。
关于作业规范制定:先从理论的高度,每位教师参与学习了市教委教研室关于作业的要求,理解了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新内涵。在本校已有作业规范的基础上,每位教师结合学情,充分讨论,剔除了过时的不合时宜的条框,增加了适合当前改革需要的新要求,之后制定符合教师和学生实际的作业规范。
关于论坛和视频制作:教研组立足于教研组的理性分析,全体教师参与制定教研组有效作业的视频,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利用网上论坛的形式,打破了活动的时空限制,对活动进行了有效地拓展和补充。
实施效果与反思:
1、搭建平台,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缓和师生之间作业矛盾。
首先,我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差异性大,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数学学科和英语学科。这样的状况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甚至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安排。虽然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有意识的分层教学,但依然解决不了这个矛盾。其次,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显著,尤其是新授课后,有比较多的学生还不能完全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回家后不能较好的独立完成作业,导致作业质量差,甚至于完成不了作业,给教师第二天的批改、辅导以及新知识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造成恶性循环。
通过作业课模式的改进和作业规范的建立,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改变。具体体现为:①、教师更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作业,努力实践学生 “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也使教师能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②、教师更关注学生作业的过程,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观察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继而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③、教师通过作业量和质的改变,落实了“减负增效”,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
2、强化了教师的作业意识,增强了教师的作业能力。
教师把作业作为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在备课中思考作业的选择和布置;在课堂中预先考虑学生作业,夯实教学重点;在课后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的一种理念和行为越来越成为每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同时也加强了老师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把作业中呈现的好方法、好经验彼此共享,互相启迪,促进专业发展。
3、改进了作业课模式,规范了作业制度。
通过作业课的实践,学生的作业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尤其是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获益更大,各科合格率有所提高。同时,各个学科教研组都摸索出自己的作业课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教研组通过作业制度,加强了对组内教师的作业环节的管理,基本建立了各年级的作业体系。
不管是作业课模式的研究还是作业规范的制定,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都是对作业有效性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改进的设想:
作业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作业的改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培训针对作业的实施者、主导者——教师,尽管我们的思考都是立足于学情的,但忽略了对于作业受施者、主体者——学生的倾听。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如能与学生互动,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那么在“教”与“学”之间能找到更佳的契合点,活动的效益就能得到更大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