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温暖助残
王心瑜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携手同行,温暖助残》。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日子——全国助残日。自1991年设立以来,这个节日已陪伴我们走过了33个春秋。它像一盏明灯,提醒我们关注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朋友,也像一座桥梁,连接起无数颗真诚的心,共同传递着尊重、理解与关怀。
一、助残日:用行动传递平等的力量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每16个人中就有1位残疾人。他们或许听不到鸟儿的歌唱,或许无法用脚步丈量大地,又或许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身体的局限从未阻挡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助残日的意义,正是让我们停下脚步,感受他们的坚韧与勇敢,用平等的目光为他们点亮希望。
助残日不仅是节日的名称,更是一种行动的号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全国各地会举办义卖、义诊、公益演出等活动;许多志愿者走进特殊学校,为孩子们送去书籍和陪伴;社区里也会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让轮椅上的老人能自由出行……这些点滴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温暖,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并肩同行的力量。
二、尊重与理解:从身边小事做起
同学们,你们或许曾听过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失去双臂的男人,用双脚练习书法整整十年,最终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当记者问他如何坚持下来时,他说:“我不需要怜悯的目光,只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残疾人最渴望的,是像普通人一样被尊重、被认可。
在我们的校园里,同样可以播撒温暖的种子。当遇到拄拐杖的同学时,主动放慢脚步陪他上下楼梯;当班级里有特殊需要的伙伴时,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汇聚起来就是一片爱的海洋。助残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事,而是藏在日常的温柔细节里。
三、携手同行:让世界因爱更美好
同学们,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科技的发展中,更闪耀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里。两千年前,孔子提出“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今天,《残疾人保障法》为8500万残疾人撑起权益的保护伞。从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的残奥健儿,到用代码改变世界的盲人程序员,无数残疾人朋友用行动证明:生命的价值,从不因身体的缺憾而黯淡。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能为助残事业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爱心义卖,把所得捐给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在主题班会上学习手语,架起沟通的桥梁;更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不围观、不嘲笑,在他们需要时伸出双手。就像那首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老师们,同学们,助残不是某个节日的专属使命,而是365天里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从今天起,用尊重消除偏见,用善意融化隔阂,用行动传递温暖。因为当我们携手同行时,再长的路也不会孤单;当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时,再冷的冬天也会充满阳光!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