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航天十大事件之超级亮点(6-10)
6. 火中取栗,帕克即将“登陆”太阳
曾经流行过一个著名的笑话:
A国领导人:我们要在2020年前让宇航员登陆太阳!
记者:太阳那么热,你们怎么去啊?
A国领导人:等天黑凉快了再去。
记者问B国领导人: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B国领导人:他撒谎,太阳落山后根本就找不到了,还去哪儿登陆?
然而,现在已经不是玩笑了。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太阳探测器“帕克”已经组装和测试完毕,等待2018年年中发射,这将实现人类最近距离观测太阳的记录。
它距离太阳最近仅为600万千米,如果把人类在地球盛夏时感受太阳比做在一米之外烤篝火,那么“帕克”距离太阳相当于人类距离篝火4厘米,向阳面温度在1400度以上,远超中餐大锅爆炒着火状态时的300度。
它也因此即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飞得最快的航天器,轻松达到200000米/秒,是民航客机的800多倍。由于巨大的太阳引力,它的探测入轨将会极其艰难,它需要6年时间,借由金星连续7次调整轨道才能完成,可谓在刀山火海里起舞。
也正因如此,它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还在世的科学家命名的航天器,他的名字是著名太阳/天文学家,尤金·帕克(Eugene N. Parker)。
宇宙中最热的不是太阳,是科学家们思考时的大脑。
7.北斗跃升/GPS升级,世界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大决战
GPS已经近乎垄断全球卫星导航市场20年,而2018年它要迎来中国北斗、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洲伽利略的全面狙击。
中国在2017年年底已经正式开始建设北斗三代,将信号覆盖范围从亚洲地区推广到全球。2018年这一切将会大大加速,计划发射18颗左右新型卫星,这已经足够实现全球导航,可以正面PK美国GPS系统。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在经历衰退期后开始全面复苏,2018年俄罗斯雄心勃勃计划了18颗新型卫星组网计划,将会把格洛纳斯系统推向巅峰。
欧洲伽利略也不示弱,将发射4-8颗伽利略卫星,但距离全球稳定覆盖尚有差距。
美国也不甘心被“围剿”,GPS第三代的首颗Block IIIA卫星即将发射,它比起之前两代卫星水平大大提高。在2018年一旦技术验证成熟后,美国计划在未来用Block IIIA和Block IIIF卫星取代全部现有卫星、再次掌握制高点。
2018年,一定是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决战之年。
8. 火箭发射单挑全世界,space-x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单靠一种猎鹰9号和绝活火箭一级回收技术,Space-X的成绩是:
2013年3次发射,追平美国航天发射主力德尔塔4火箭;
2014年6次发射,追平欧洲航天发射主力阿丽亚娜火箭;
2015年7次发射,保持水平稳定;
2016年8次发射,与中国长征2、美国宇宙神5、俄罗斯联盟2并列世界第一;
2017年18次发射,击败美国所有其他火箭厂商之和(11次),追平中国年度所有火箭发射次数总和(18次),逼近俄罗斯年度所有火箭发射次数总和(20次)。
2018年,列表上目前计划了29次,就不解释了。
Space-X回收的二手火箭“堆满”了好几个仓库,在2017年除了4个重型的发射任务没有回收火箭一级,其他共计14个全部回收成功。其中,还有4次成功的火箭发射是由“二手火箭”完成的,且首次实现了“二手火箭”的再次回收。
即便是新火箭报价才6000万美元,二手火箭7折起,三手火箭还要更低,这个价格大大低于国际上1.2—4.5亿美元的同等能力火箭报价。更重要的是,Space-X甚至开始抢走洛马和波音组建的联合发射同盟所垄断的美国军方发射合同,这些合同是最难拿到的,当然,也最为暴利。
不按套路出牌的商业公司,爆发出了行业洗牌的能力,而且是血洗。
9. 时隔30年,人类再次冲击最难的水星探测
也许你想不到,太阳系距离地球较近的五大行星里,进行探测最难的竟然是距离很近的水星(与地球轨道的差距还不到1亿千米)。要知道人类征服更近的金星和火星早就不在话下,征服较远的木星(6.3亿千米)和土星(13.8亿千米)也算作平常,但是人类只有在2011年才由信使号(MESSENGER)进入了环绕水星的轨道。
这是因为水星的引力太小了。航天器一旦从地球起飞前往太阳方向,便会在这个比地球重33万倍的巨大恒星的引力作用下疯狂加速。即便经过金星和地球的各种引力精细调整能够路过水星,但引力仅仅跟月球接近的水星,怎么可能“抓住”飞速经过的航天器?而且,水星也是整个太阳系跑得最快的行星(水星在西方神话里就是信使神的意思),导致更加困难。
因此,采用地球、金星、水星共同配合反复调整轨道,同时航天器发动机拼尽全力工作,才有可能进入环绕水星轨道。人类历史上唯一的记录就是信使号历经7年轨道调整才实现的。
在2018年,由日本和欧洲宇航局合作酝酿多年的贝皮哥伦布(BepiColombo)号将会从地球出发前往水星。太阳引力依然是最大的阻碍,在未来的7年时间内,它将一次飞过地球、两次飞过金星、六次飞过水星,最终借助这三兄弟的复杂太空接力,在2025年底艰难抵达水星轨道。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将是由两颗不同任务卫星组成的编队,任务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追上飞快的水星,航天器只能跑得更快,还要更精细!
10. 距离发现外星人,可能更近了!
开普勒望远镜在2017年的发现惊叹世人:人类已知的太阳系外类地行星数量增加到了4000颗以上,更是先后发现了拥有多颗行星的系统。
尤其是在2017年12月14日首次发现宇宙中存在一个同样拥有8颗行星的“太阳系”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发现竟然是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开普勒数据后发现并“告知”人类的,让人类对外星生命的遐想再次升级。
因为开普勒告诉我们宇宙中几乎每一颗恒星都会有一颗行星,考虑到银河系里就有1000亿-4000亿颗恒星,宇宙中可能有超过1万亿个银河系,人类只能细思极恐了。
TESS将在开普勒望远镜和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们是地球观测宇宙之眼的不同维度存在
在2018年,NASA又一个探寻系外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即将升空,这就是凌日系外巡天望远镜(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它的主要目标是观测距离地球较近的恒星系统中类地行星。
换句话说,我们潜在的“邻居”。
人工智能在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中大展身手后,毫无疑问也会继续参与这个项目。
假如有一天我们收到了:嗨,地球,你好么?
将会是由谁、是否、何时、如何做出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