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华经典——读《西游记》读后感
吴家榕
为什么要读中华经典?我可能给不出那个让人一看心动即身去读的理由,但我也许能回答自己:我为什么要读中华经典。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华经典中的经典,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不过,它不是那优美隽永影响深远的《诗经》,它不是那气势磅礴严谨详实的《史记》,它没有揭示什么醒世真理,也没有太多的深刻难悟。只是,《西游记》作为一部巨大的神魔小说,内容庞杂,融合了佛、道、儒三家思想,以及现实社会里的人情世态,主旨还不难理解,整整一百回合,有张有弛,描绘细致,读来兴味有加,至最后一回水到渠成,取得真经。该书被广泛传颂,加以赞赏,加以汇编,又在各种其他艺术形式中体现。
回顾我读《西游记》,哈,这本书可是引起了我对孙行者的个人主义崇拜啊!读时,会不忍看长老被抓,又一边骂着他的单纯顽固,还希望技艺高超的行者快快把他救出。起初怨长老,最典型是第二十七回末读到:“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运住步,良久方去。”被带入了情境,也跟着大圣驻步空中,望听东洋大海潮发,感伤不已。然而读完全书细想,人无完人,神鬼亦不完善,长老的心,是取经的心,他自在修行的路上走得更远,暗里才被保护着;他也自然不出计策,更不耍花招,才不妄取经的净瓶佛心。而孙大圣“斗战胜佛”,就是以其武打之长,天性之聪慧,修一颗佛心,然而还是离不开“斗战”,没有做到真的“空”,奈这是小说也就罢了。其他的人物塑造成功的也不少,权当是建立了不少“偶像”,比如如来观音,木吒哪吒。《西游记》是说书人的娓娓道来,趣味横生,又宣扬了扬善惩恶的正义思想,赞扬勇于斗争的精神,是很好的。
这样一部经典,我要读它,竟是因为学校任务,让我心生愧疚。书的白话译版是很早就读过了的,然而原版书现在才读,卓然可惜。而我要读中华经典的原因全藏在原版里了。首先,语言令我震惊。文言文优美,又夹有诗词,读到好的我总要圈上两笔,反复吟诵,心里竟有种幸福感:古人所读小说都这样有文化涵养、这样优美的吗?古人写诗作文技艺都如此高超的吗?“浪卷千年雪,风生六月秋”“海底游鱼乐,天边过雁愁”“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碧润,风来松卷翠屏张”如此多的诗词,读到一篇皆为享受;享受其中是徜徉在中华文化之中,不仅有满足感,更充满自豪感!而且,读《西游记》的几天里,我常说话都带有古文的意味,这就是受到了熏陶嘛。其次,我读中华文化,除了被吸引的情况,现实一点是:不读没有话语权。要评论、要跟别人聊,首先自己必读、读透,手就很自然上了书。其三,知其方有进有退。毕竟被奉为经典的,必有长处可取,也不乏有毛病让我挑挑。读经典,再对比自己原先对文章也好、对思想也好的认识,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学习经典,再更胜一层。
当然,这些原因也只是对我个人而言,但不论如何,个人社会都需要经典典范的指引。走进《西游记》手不释卷的那阵子,可是我的一场小小“漫漫西游”啊!也希望我的读书学习之路,也能从灵根育孕开始,披荆斩棘,最终五圣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