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北极的六个小趣闻(三)
一、积雪建材
极地由于交通运输十分不便,因此积雪就成了当地最方便的建筑材料。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部的爱斯基摩人过着随时迁移的渔猎生活。为了适应这种生活习惯,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随心所欲地利用积雪作为建筑材料,建造起一座又一座令人赞叹的“爱斯基摩人小雪屋”。很多在北极寒风中冻得四肢发僵的探险家和旅行者,一踏进爱斯基摩人低矮的小雪屋,都曾用动人的笔调和喜悦的心情来追述小雪屋的温暖与舒适:有的说像沙漠里的游子遇到了清泉,有的说像漂流的海船遇到了大陆……的确,那沁骨的寒冷已留在屋外。雪屋中央的北极白熊皮上,坐着雪屋主人的一家,旁边燃烧着一堆熊熊篝火,茶壶咝咝地喷出白色的蒸汽……在雪堆里烤火有没有危险?不必担心,雪屋刚开始点篝火的时候,屋里的墙壁和天花板会融化一些,但融化的只是一小薄层而已。当墙壁和天花板上融化的薄层慢慢冻结成一层冰壳以后。篝火再也不会融化冰壳和冰壳外面的雪屋了。根据不少北极探险家的报道,这种小雪屋里的暖和程度,即使屋外气温达到-50℃,雪屋里的人也可以不穿毛衣。
二、生存绝技
在北极,连小小的旅鼠也有其绝招。在严寒的冬季,它们是靠地道战求生存的。但是,要在冻土打出四通八达的地道网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每到秋天,旅鼠的前爪就会长出一个厚厚的角质层,就像是两把小铲子似的,打起洞来就要快得多了。
狐狸、狼、麝牛和北极熊等大型动物主要是靠丰厚的绒毛和不停地运动来保持体温并抵御寒冷的。北极熊虽然有时候也会冬眠,但却不是抱头大睡,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保持着高度警惕,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它们会立刻觉醒,随时准备出击。
生活在北冰洋里的哺乳动物有与众不同的保暖方陪。例如,一只海獭的身上竟生有8亿根毛,而一只海狗的身上每平方厘米则有46 000根毛。它们身上的毛如此之密,以至于连无孔不入的海水也无法渗透进去。在这些浓密的毛发之中充满着干燥而温暖的空气,使它们即使在冰冷的海水之中,也能生活得非常舒服。
海豹、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的体型都呈圆形,像个炮弹似的,这不仅使它们在游动时大大地减少阻力,而且也有效地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当然,它们之所以能在冰冷的海水中保持住自己40℃左右的体温,主要还是得益于极厚的皮层和皮下那层厚厚的脂肪。不同种类的鲸,其皮下脂肪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只有几厘米,有的厚达半米,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作用。然而,有其利则必有其弊,当鲸鱼长时间的游动或者遇到危险拼命逃跑时,其身体内产生的大量热量就很难散发出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其皮层表面以下分布着一个密密麻麻的血管网络,由神经和肌肉加以控制。当其过热时,大量热血就会流进这个网络中加以冷却,使体温降到3℃左右,其作用就像汽车的散热片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