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nei
首页 > 教育教学 > 文史地苑 > 语文    
诗文吟唱——徐志摩诗歌轻诵
美文欣赏——老海棠树
美文欣赏——冬阳 童年 骆驼队
中国和语文
语文之美
时间即生命
秋声一片
读书琐记
竞赛佳作欣赏
汉语标点符号小史
经典阅读推送
我叫云曦
坚持自我——读《鲁宾孙漂流记》有感
水手
坚强的老人——《老人与海》读后感
美丽的巫婆
《海燕》读后感
捉迷藏
读《论语》有感
人与自然动物——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后感
 

吟诵的“前世今生”
2016-12-07  作者(来源):[暂无]

吟诵的“前世今生”

一、吟诵的概念由来

    吟诵的概念一向不统一,古人有吟、哦、咏、诵、读等多种说法。即使用了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人那里也可能表示不同的意思,弄清楚这些概念的演变及其相互关系,是一个大课题,具体情况恕我另文撰述。这里只做点说明。

    吟诵,应是吟咏诵读的合称。吟咏这个概念,在古人那里,对象多是诗词韵文,甚至可以做诗词韵文的代称。诵读这个概念的对象,既可是诗词韵文,也可是散文。吟咏多半有曲调,但也可以没有。诵读多半没有曲调,但也可以有。我在推广吟诵的时候,做了一点概念上的规范,把吟咏专指有曲调的,诵读专指没有曲调的。两者仅以音乐区分,不以文本体裁区分。本文即是如此。

    古人的其实也有所不同。正规地来说,倍文曰诵指背诵,但是不是默背,是出声地背诵。是出声地规范地念,和一般的口语式的念不同。如此,朗诵指大声规范地背,朗读指大声规范地读,与今天的朗诵朗读概念大相径庭。

    今日之朗诵朗读,乃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西方尤其是日本传入的诵读方式,通过话剧电影进入中国,在抗日朗诵诗中定型。我赞成朗诵白话诗文,但坚决反对朗诵汉语古诗文。因为,今日之朗诵,其基本方法源于印欧语系重音语言,全看轻重、节奏、速度、架势,不管高低、曲折、长短、声韵,是外国人读汉诗,全然不顾汉诗文固有的创作原则,是读错了的,是对汉语古诗文的破坏!朗诵居然成为百年以来中国人对待自己的古诗文的诵读方式,真乃一大悲哀。我常在学校外面,听到里面孩子们在朗诵古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还是汉语吗?这明明是英语嘛!这是RAP,是嘻哈,是饶舌,总之绝不是汉语!也绝不是我们的唐诗。前些日子我还看到了真的用RAP形式来教孩子们念《论语》的。我还看过RAP《大学》表演,还带街舞的。我们的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每个字都有婉转的声调,这是我们的语言,是我们的世界观,是我们的文化。语言是轻重音所以有非AB的逻辑,语言有流转的声调所以有圆融流转的,语言和世界观是有关系的!

    我们的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工具书,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它们是所有现代汉语字典词典的标本。可是它们都是按照英语字母的顺序排列的!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没有哪个民族,它的字典是按照另一个毫不相干的语言来排列顺序的!这还叫什么语言科学呢?这两本字典不废除,汉语的振兴就是瞎掰。汉语历来是音形义的统一,要么按音排,要么按形排,这才是汉语。

    对母语的语感都是错的,都英语化了,何谈语文?难怪新版《红楼梦》的演员们要像说RAP一样地念十二钗的台词了。我们错了一百年,怨不得孩子们。

    如果说的是汉语,就会有颗中国心;如果说的是英语,就会有颗美国心。如果用英语的方式说汉语,我不知道孩子们会有颗什么心。我们这些年就是在用教英语的方式教我们的母语——汉语语文。

    话说回来。在我采录的老先生们那里,他们是没有今天的朗诵概念的。当他们说我给你们朗读朗诵一段的时候,他们是吟诵的。今日的朗诵朗读概念,是西方诵读方式从中国传统诵读概念中抢去的,所以我们被迫把传统的诵读方式叫吟诵,以与今日之朗诵相区别。

    我们把吟诵定义为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对汉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把中华吟诵定义为中华民族对汉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中国有很多少数民族也吟诵汉诗的,一般只要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就会有吟诵。白族、纳西族、布依族、壮族、朝鲜族、京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都有汉诗文吟诵。海外吟诵主要是日本、朝鲜、越南和南洋的国家。由于朝鲜族、京族都是跨境民族,所以吟诵中华吟诵实际上只多了一个日本吟诵。

    有很多人问,各地都有的哭祭算不算吟诵?小白菜算不算吟诵?京韵大鼓算不算吟诵?等等。我这里要澄清一下。吟诵如果作为一种发声歌唱的方法,那么中国所有的传统的声乐,所有的发声歌唱,都是吟诵。因为所有的发声歌唱都有依字行腔的原则,都是汉语腔音唱法。连以前店铺打烊后伙计给掌柜的唱账(就是盘点),也是吟诵。街上小贩们的叫卖声,也是吟诵。戏曲曲艺当然更是吟诵了。很多人觉得这个吟诵像大鼓,那个吟诵像越剧,其实,不是吟诵跟戏曲曲艺学的,而是相反,是戏曲曲艺跟吟诵学的。吟诵有多少年历史?戏曲有多少年历史?当年创戏的人,都是文人,他们只会一种唱法,就是吟诵。他们把当地的吟诵调加以夸张、美化、规范化,而成了戏曲曲艺的腔调。当然,戏曲既成,也有戏迷票友又把戏曲腔调转回用在吟诵上的,这种情况我们也发现了。总之,大家都是吟诵。

    但是,我们所说的吟诵,是狭义的,独指读书调。这里的吟诵,不是只有发声歌唱的方法,而是包含吟诵时全部的规则。读书调,是在古代学校里传承的,用以诵读汉诗文的吟诵。这个吟诵意义最重大。别的吟诵都有人研究,有人传承,唯有读书调被遗忘,被抹杀。我们研究、传承的,是这个吟诵。

 

二、汉诗文的声音形式——唱、吟、诵、念、阅

    汉诗文的声音形式,或语音形式,或诵读方式,共有五种:唱、吟、诵、念、阅。(恐怕其他语言也是这样。)

    百年以来,我们不重视汉诗文的声音形式,研究也好,教学也好,都只管字义内容,这是以西方理论对待中国文化的恶果之一。声音形式何其重要?同样的字,在不同的声音形式里,所表达的涵义不一样。声音形式自身也有涵义。试想,把流行歌曲去曲存词,只念词只讲词,真的能把歌曲的涵义讲清楚?您也信?

    今天我们常说阅读”“阅读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的阅读,常常是阅而不读是看,虽然也默读,但是的充分远过于默读。实验语音学有眼动研究,就是研究的时候人眼的焦点是怎么移动的,结果没有一个是直线移动的,都是横竖来回扫的。而则不同,头一个字没读完,第二个字绝读不出来——它是线性的。这意味着,的意义链的构建是不一样的。

    现代诗文常是用来的,甚至马里奈蒂们有很多图画诗。舒婷不也写过飞          这样的诗吗?让人反复观看,仔细斟酌,品味字义,甚至字形。

    就是口语。不使用诵读的规范方法,仅用口语对待之。

    古诗文非不阅也,非不念也,但阅、念少而吟、诵多也。尤为重要的是,古诗文是吟、诵创作出来的,不是阅、念创作出来的。用什么形式创作的,就该用什么形式欣赏和学习。所以要吟诵。

  日之诵,分为朗诵和诵读。世所谓诵读就是朗读,我所谓诵读,乃指传统吟诵的诵读,是按照古诗文创作原则来进行的,但没有曲调而已。

古诗文为什么不应朗诵,前已言明,现在来说说的区别。

    从赵元任先生开始,前人多有论述。得出的结论,比如说:有曲谱,没有曲谱;法固定,法即兴;音乐性强,音乐性弱;为感人,为悦己;等等——都是正确的,只是尚非本质。

    依我而言,的根本区别,乃在于:

    的目的在曲,的目的在词。

    ,无论是唱歌的人,还是听歌的人,其注意力都在曲上,在旋律和节奏上。词仅为提示、补充、比喻而已。所以词很烂的歌也照旧流行,只要曲好听。听不懂歌词的歌也照旧流行。外国歌(小语种的!)也照旧跟着哼。唱歌的时候,歌词悲悲切切,歌星和观众却兴高采烈。卡拉OK不也是这样吗?戏曲曲艺也是一样。小旦台上凄凄惨惨地唱,票友台下如痴如醉地和,高兴哪!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好惨哪!台下有一个观众觉得惨了吗?都打着拍子正高兴呢。当然,好的歌,词曲配合的很好。但是,注意力在曲不在词,却是一样的。

    则完全不同。的目的,是把词的意思完整、深入、充分地表达出来。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无法充分地表达语言,语言无法充分地表达情感。那怎么办呢?《毛诗大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很清楚啊: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就要动用其他的辅助手段,首先是嗟叹,加语气词,然后是永歌,即拉长声音的吟诵,最后是动作表情。这些手段,可分为语音的手段和身体的手段两种。语音有四要素:音长、音高、音强、音质。语义,即,是音质,言之不足,只能调用音长、音高、音强,这就是吟诵。吟诵同时也是带有手势、动作、表情的,也是辅助表达词义的手段。《毛诗大序》这一段,非常明确地表述了吟诵的生成。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当字本身无法表达意思时,就要拿上腔调,打起手势。任何语言也都是这样。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所以运用音长、音高、音强手段时,就成了吟诵。英语这些重音语言,运用起来,就成了朗诵。

    所以的时候,旋律优美就好,旋律进行是最重要的。的时候,每个字都要琢磨透,从一个字到下一个字,情感是怎么变化的,都要体现出来。字音本身的特点也要体现出来,长短轻重高低缓急,平仄开闭顿挫清浊,全都要表现出来,因为,这些就是词义。旋律是不重要的,随时可以变。吟诵是一种方法,不是腔调。

    有如此本质的不同,就导致了两者在形式上的一系列差异。比如:

    可以倒字,决不倒字。倒字,就是旋律音程的走向与字的声调相异。声调向上的字,往下唱,或声调向下的字偏往上唱,这就是倒字。我国传统的戏曲曲艺民歌,都号称依字行腔,不倒字的,其实不然。这些最普遍的倒字现象,就是一字多音,七转八拐,拖的很长。基本上是一字一音或两音,不是没有花腔,但是很少,只在非常必要时才有。除了花腔以外,还存在一般性的倒字现象。民歌、流行歌中最多。的目的就是把词义表达清楚,怎能倒字呢?所以是严格地依字行腔。

    主旋律复杂,主旋律简单。追求的就是音乐性,旋律发展变化越丰富越好。如果旋律复杂,大家就会把注意力放在曲上了,所以一定要旋律简单,不断重复,这样,大家才会把注意力从曲转到词上。而的时候,同样的主旋律,在不同的诗、不同的词那里,是会根据字音、字义、思想感情进行调整的,变化万端。好的,也是一词一曲,一一对应的。

    的固定性强,的即兴性强。即兴,是的重要特征。一个人吟两遍,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对诗文的理解变了,他的心情也变了。其实也有即兴性,只不过比较少而已。所以有谱,无谱。我现在还是主张学习吟诵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谱子。

    多娱人,为悦己。也有为自己唱的时候,但是现在的,尤其典范的,都是为娱人的,所以追求发声方法,要求坐在剧场最后一排的观众也听得清楚。本为修身、学习,吟给老师听,吟给三五知己听,这都可以,但主要是吟给自己听。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演唱,自己听。这是一个修身、学习、理解、怡情的过程。我们举办活动的时候,很多老先生听说是表演,就不上台了,必须说是展示,才肯上台,而且绝不化妆。这就是坚持的功能性——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