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nei
首页 > 文明在线 > 思想道德建设 > 学校德育 > 温馨教室    
学“才”悟“德”
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教育案例
班主任教育案例
如何面对六年级的学生们
请再给他一次机会,好吗
教育个案
俘获性格冲动但讲义气学生的心
转化学生案例
教师对学生应该充满信任之情
沉迷电脑怎么办
心与心的交流
对特别学生的特殊辅导
包容也是一种爱
为他打开一扇窗
用苦涩酿酒一坛好酒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学风
给可爱又调皮的23位同学的一封信
找到自我 培养自信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
 

作文与做人
2010-05-27  作者(来源):[暂无]

作文与做人

——浅谈作文教学德育渗透

罗山河

德育最忌讳空洞的,形式化的说教。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是近几年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在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受应试教育及传统教学中工具论的影响,一些教师急功近利,把语文当作一种工具,只对课文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训练;轻视对学生的人文的熏陶,轻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另一种是忽视语文学科“文学性”的特点,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是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教学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语文学科教学都无处不隐含着德育的素材和契机。

而作文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是心灵的写照。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强调“文道合一”,讲求“做人”与“作文”的关系,不能只教书不育人。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指导,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教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过程。

从命题的角度,确定德育的导向。

《母亲的手》、《天冷了,多穿点》等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人,关爱身边的人。《我错了》、《那一次,我真后悔》等题目,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在选材中,把握德育契机。

引导学生在作文选材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所以,在指导学生选材时,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亲耳所闻、亲眼目睹的有真情实感的材料,及时把握德育契机,把作文与育人逐步统一起来。

通过评改,强化德育效果

教师的评语既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更关键的是可以在评价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评判并引导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而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批,即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作者的行为表现、认识能力、品德修养的评论过程。现在的孩子自信有余,自省不足。所以,在作文互评过程中,我让学生首先寻找别人作文中可取之处或值得自己借鉴地方再指出不足,并给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通过评改作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取长补短;多以欣赏的眼光,宽容对待别人;以谦虚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隐性的德育可能是最有效的德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疑是最理想的德育境界。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也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收到潜移默化之功。

 

2010.1